揭秘CRVA免信任资产托管方案 解决Layer2资产冻结困境

2025年4月23日,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上求助,称自己在某比特币Layer2链上进行套利操作时,超10万美元的unibtc资产被困住且无法退出。

据当事人透露,4月17日,他发现unibtc在某比特币L2链上出现价格异常并与BTC脱钩,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套利机会。他将部分BTC跨入该比特币L2,将其兑换为unibtc并等待回锚后卖出。

仅在24小时内,unibtc便已回锚,但当他尝试将手上的unibtc卖出时,却发现该链上的unibtc-BTC流动性池被官方撤掉了。这是该链上唯一的unibtc二级市场退出通道。无法将手上的unibtc出售,他尝试把unibtc跨到其他链上。

当他找到该链上唯一一个支持unibtc的跨链桥时,却收到提示:"交易需要项目方签名授权"。联系客服后得知,unibtc跨链的多签密钥由官方托管,未经许可,用户无法把unibtc提到其他链上。

超10万美元被锁定,从unibtc冻结事件看免信任托管的重要性

当事人只能联系官方相关人员询问此事,对方初步回复:"我们可以允许您提走本金,但您套利产生的利润能否提走,要暂留审核。"

至此,当事人意识到这条链上unibtc的退出路径被彻底切断,而自己手上价值约20万美元的unibtc被"暂时冻结"。他既无法在该链上卖掉,也不能跨到其他链上。此时他感到非常无助,只求顺利撤回本金。

然而官方相关人员的态度变得暧昧不清,既不明确说明何时可以撤回本金,也不提供任何书面承诺,以"风险审查""技术排查"等理由进行拖延。

拖延一段时间后,官方声称,unibtc脱钩源于某平台上有人大规模借走unibtc资产并进行砸盘,然后建议当事人"向该平台追责"。而当事人联系该平台后长时间没有得到回应。

无奈之下,当事人只好在社交平台上寻求帮助,经过超两周的周旋,终于得到了相关方的积极响应,成功将资产追回。

这种遭遇并非个例。据其他当事者反馈,去年也曾发生过类似手段切断用户的unibtc退出路径,导致这些unibtc被"实质性冻结"的情况。

从技术层面来看,如何避免与杜绝类似的中心化作恶行为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首先,作为unibtc发行方以及二级市场流动性池的初始LP,天然拥有unibtc二级市场退出通道的权限,如果要对其权力加以限制,更多要通过治理而非技术手段。

然而,跨链桥与发行方合谋拒绝用户请求一事,暴露出unibtc在"发行-单链流通-多链流通"环节中存在明显的技术缺陷:该跨链桥显然是高度中心化的。

真正免信任的桥,应该保证让桥官方无法阻拦用户退出,而在这个案例中,无论是发行方还是跨链桥,都掌握着强有力的中心化权限,没有提供抗审查的退出通道。

类似的案例并不少见,切断用户退出路径的事在各大交易所身上都屡见不鲜,而对跨链桥或其它类型的项目方来说,这种动用中心化权限的案例也不在少数。2022年6月,某跨链桥曾因遭黑客攻击而暂停57种资产的提款通道,虽然这种行为有"正当理由",但还是让一些人感到担忧。

2021年的一起事件中,项目方通过事先预留的程序漏洞监守自盗2400万美元,最终香港和英国出动大量警力,才在社区协助下追回了91%的赃款。种种案例充分说明,资产托管平台若不能提供免信任的服务,最终必然酿成恶果。

超10万美元被锁定,从unibtc冻结事件看免信任托管的重要性

然而,实现免信任并非易事。从支付通道和DLC到BitVM和ZK Rollup,人们尝试了各种实现方式,虽然可以很大程度的保障用户自主权,提供可靠的资产撤离出口,但这背后仍存在不可避免的瑕疵。

比如,支付通道需要当事人监视对手方的潜在恶意行为,DLC需要依赖于预言机;而BitVM使用成本高昂,在实践环节中存在其他的信任假设;ZK Rollup的逃生舱则要经过漫长的窗口期才能触发,且需要先将Rollup停机,这背后的代价十分巨大。

从当前各大技术方案的落地情况来看,并未出现堪称完美的资产托管与退出方案,市场仍需要推陈出新。一种结合TEE和ZK、MPC的免信任消息验证方案值得关注,这种方案在成本、安全、用户体验等不可兼得的指标上做出了平衡,可以为交易平台、跨链桥或任意的资产托管场景提供可靠的底层服务。

CRVA:加密随机验证网络

目前市面上应用最广泛的资管方案,大多采用多签或MPC/TSS的方式判定资产转移请求是否有效,这种方案优势在于落地简单、成本低、消息验证速度快,坏处则不言自明——不够安全,往往趋于中心化。2023年的某多链事件中,21个参与MPC计算的节点均为一人控制,是典型的女巫攻击。此事足以证明,单纯表面上的几十个节点并不能提供较高的去中心化保障。

针对传统MPC/TSS资管方案的不足,CRVA方案作出了大量改进。首先,CRVA网络节点采用资产质押的准入形式,达到约500个节点后才会正式启动主网,按照估算,这些节点质押的资产将长期维持在几千万美元或更高。

超10万美元被锁定,从unibtc冻结事件看免信任托管的重要性

其次,为了提高MPC/TSS计算的效率,CRVA会通过抽签算法随机抽选节点,比如每隔半小时抽10个节点,由它们作为验证人,验证用户请求是否应通过,然后生成对应的门限签名予以放行。为了防止内部串谋或外部黑客攻击,CRVA的抽签算法采用原创的环状VRF,结合ZK来隐藏被抽中者的身份,让外界无法直接观测被抽选者。

为了进一步杜绝串谋,CRVA的所有节点都要把核心代码运行在TEE硬件环境内,相当于把核心工作放在黑箱里进行。这样一来,任何人都无法得知自己是否被抽中,除非他能够破解TEE可信硬件,当然根据目前的技术条件,这极难做到。

超10万美元被锁定,从unibtc冻结事件看免信任托管的重要性

在实际的工作流程中,CRVA网络内的节点间要进行大量的广播通信与信息交换,其具体的流程包括:节点质押资产并注册公钥,定期生成临时公钥并提供ZKP证明,通过Relayer节点进行随机抽选,最后由被选中的节点在TEE环境中进行验证和签名。

这套方案的核心在于,几乎所有的重要活动都在TEE硬件内进行,从TEE外部无法观测到发生了什么。每一个节点都不知道被选中的验证人有谁,防止了串通作恶,并大幅度增加了外部攻击的成本。要攻击基于CRVA的委员会,理论上要攻击整个CRVA网络,加之每个节点都有TEE保护,攻击难度大幅攀升。

结合CRVA的资产自托管方案实现

以名为HelloBTU的比特币算法稳定币为例,其智能合约部分布置在以太坊上,用户可以将BTC存入指定的收款地址,再由官方桥把BTC跨到以太坊链上,然后和HelloBTU的算稳智能合约进行交互。

假设用户要把10枚BTC质押到HelloBTU平台,具体操作是先把10枚BTC转移到比特币链上的一个Taproot地址下,对应的解锁需要2/2多签,其中一道签名由用户生成,另一道签名由CRVA生成。

超10万美元被锁定,从unibtc冻结事件看免信任托管的重要性

在不同情况下,解锁流程略有不同:

  1. 用户主动赎回:用户和CRVA各生成一个签名,将BTC解锁并转回用户地址。如CRVA长期未配合,等时间锁窗口期到期后,用户可单方面将BTC拿回。

  2. BTC遭清算:用户应配合CRVA将BTC转移至CRVA单向通道。若用户拒不配合,BTC暂时被卡住;时间锁窗口期过后,CRVA可将其划转走。

  3. CRVA单向通道:清算人可发起提款请求,由CRVA审理并生成签名。若CRVA长期未响应,时间锁到期后,BTC会转移至DAO控制的地址下。

这种设计既限制了用户赖账作恶的可能,又为CRVA停机等不可抗力情况提供了解决方案。对于ERC-20资产,其原理与之类似。如果跨链桥采用这种自托管方案,将很难出现资产发行方单方面掌控全局的情况。

超10万美元被锁定,从unibtc冻结事件看免信任托管的重要性

超10万美元被锁定,从unibtc冻结事件看免信任托管的重要性

超10万美元被锁定,从unibtc冻结事件看免信任托管的重要性

BTC0.97%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6
  • 分享
评论
0/400
冷钱包_守护者vip
· 07-31 03:05
撤池狗太猖狂了 上当了吧
回复0
薛定谔的韭菜钱包vip
· 07-29 08:20
唉 当韭菜的风险越来越大了
回复0
MEVHuntervip
· 07-29 08:17
ngmi... 业余套利猎人被基本协议漏洞搞得很惨。敢打赌你没有先分析有毒流量指标 smh
查看原文回复0
SerumSqueezervip
· 07-29 08:10
割割在搞 gg
回复0
CoffeeOnChainvip
· 07-29 08:02
典型的韭菜教科书 下次记得了吗
回复0
论坛挖矿达人vip
· 07-29 08:01
这套都玩烂了吧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