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BOL 項目分享活動開啓!調研 Obol (OBOL) 項目,在Gate.io動態發布您的看法觀點,瓜分 $100 OBOL!
💰️ 選取10名優質發帖用戶,每人輕鬆贏取 $10 OBOL 獎勵!
項目簡介:
Obol 致力於分布式、去中心化和民主化未來的數字基礎設施——從以太坊開始,並擴展到整個 Web3 平台。作爲 Layer 1 區塊鏈和去中心化基礎設施網路的基礎,Obol Collective 擁有全球最大的去中心化運營商生態系統。目前,全球超過 800 個去中心化運營商運行 Obol 分布式驗證器 (DV),保障主網超過 10 億的資產安全,Obol 正在賦能下一代去中心化系統。
參與方式:
1.調研$OBOL項目,發表你對項目的見解。具體可包含但不限於:
🔹 Obol 是什麼?
🔹 Obol 去中心化驗證器有何優點?
🔹 $OBOL 代幣經濟模型如何運作?
2.帶上$OBOL現貨交易連結:https://www.gate.io/trade/OBOL_USDT
3.推廣$OBOL Launchpool 質押挖礦活動,分享OBOL Launchpool 參與步驟及質押福利,質押$GT、$BTC、$OBOL 免費瓜分2,250,000 $OBOL空投獎勵,年華收益率高達168%:https://www.gate.io/launchpool/OBOL?pid=291
財政吃緊就偷倒貨!中國地方政府悄賣查扣加密貨幣填財政缺口引貪腐擔憂
在中國經濟放緩與財政壓力升高的背景下,多個地方政府悄然出售查扣加密貨幣,以換取現金填補財政缺口。即便加密貨幣交易在中國大陸仍屬非法,但透過企業協助出售查扣資產仍在監管灰色地帶,引發外界對透明度與腐敗風險的關注。
中國地方政府變賣加密貨幣成「另類收入」
《路透社》報導,即便中國大陸自 2021 年起全面禁止加密貨幣的交易與挖礦活動,但地方政府仍積極透過出售從非法活動中查扣的加密資產,將之轉換為現金以補充地方財政:
這種行為在法律邊界之間遊走,引發對政府操作透明度及監督機制不足的疑慮。尤其是在經濟成長減速、稅收減少的情況下,出售加密貨幣成為一些地方財政部門的「非常手段」。
(習近平東南亞行|反對貿易戰!習近平:保護主義無出路,盼與越南深化 AI 與供應鏈合作)
私營企業暗中協力,上億人民幣悄然出海
報導指出,為了規避法律疑慮,地方政府普遍委託私營企業協助進行加密貨幣的處置。以深圳的科技公司佳分享 (Jiafenxiang) 為例,自 2018 年起便代表江蘇省多個地方政府,包括徐州、華安與泰州,處理查扣的加密資產,據稱至今已協助出售價值超過 30 億元人民幣的加密貨幣:
這些資產多數被轉售至海外市場,並將所得美元兌換成人民幣後,匯入地方財政局的指定帳戶。
即便這種操作被視為合法,但由於缺乏外部監督與公開審計流程,仍讓外界擔憂其可能成為貪腐與資產流失的溫床。
中國嚴厲打壓,香港靈活處理,態度大不同
另一方面,對比地方政府行動頻繁,中國中央政府對加密貨幣的管控立場仍然強硬。大陸境內仍禁止個人與企業進行加密貨幣交易與挖礦,反觀香港則走向開放,積極推動加密產業發展,設立交易牌照制度,試圖打造成為亞洲加密金融中心:
這種政策落差突顯出中國境內外對加密貨幣的不同態度與治理模式。
(香港財政司長:致力打造區域加密貨幣樞紐,收益免稅吸引外資進駐)
中國仍是全球第二大比特幣持有國
BitcoinTreasuries 的資料顯示,中國政府目前持有約 19 萬枚比特幣,僅次於美國所持有的 19.8 萬枚,是全球第二大比特幣國家持有者。
雖然中國對加密貨幣的官方立場偏向禁止,但從查扣資產與國家層級的儲備數字來看,其在全球加密貨幣市場仍保有相當影響力。這也顯示出中國政府在「禁用」與「利用」加密貨幣之間,採取了務實甚至矛盾的雙重策略。
加密資產處置成為司法與金融重點
面對查扣資產規模擴大,加密貨幣的司法與金融處置已成為中央關注焦點。今年初,最高人民法院與多所頂尖高校於北京召開研討會,聚焦加密資產法律處理模式。
人民銀行也在去年底發佈的《金融穩定報告》中,明確提及將強化加密監管,並參與全球監管規則的制定,顯示中國正逐步從全面打壓,邁向制度化的監控與治理。
這篇文章 財政吃緊就偷倒貨!中國地方政府悄賣查扣加密貨幣填財政缺口引貪腐擔憂 最早出現於 鏈新聞 AB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