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專屬 #WXTM创作大赛# 正式開啓!
聚焦 CandyDrop 第59期 —— MinoTari (WXTM),總獎池 70,000 枚 WXTM 等你贏!
🎯 關於 MinoTari (WXTM)
Tari 是一個以數字資產爲核心的區塊鏈協議,由 Rust 構建,致力於爲創作者提供設計全新數字體驗的平台。
通過 Tari,數字稀缺資產(如收藏品、遊戲資產等)將成爲創作者拓展商業價值的新方式。
🎨 活動時間:
2025年8月7日 17:00 - 8月12日 24:00(UTC+8)
📌 參與方式:
在 Gate廣場發布與 WXTM 或相關活動(充值 / 交易 / CandyDrop)相關的原創內容
內容不少於 100 字,形式不限(觀點分析、教程分享、圖文創意等)
添加標籤: #WXTM创作大赛# 和 #WXTM#
附本人活動截圖(如充值記錄、交易頁面或 CandyDrop 報名圖)
🏆 獎勵設置(共計 70,000 枚 WXTM):
一等獎(1名):20,000 枚 WXTM
二等獎(3名):10,000 枚 WXTM
三等獎(10名):2,000 枚 WXTM
📋 評選標準:
內容質量(主題相關、邏輯清晰、有深度)
用戶互動熱度(點讚、評論)
附帶參與截圖者優先
📄 活動說明:
內容必須原創,禁止抄襲和小號刷量行爲
獲獎用戶需完成 Gate廣場實名
不是每家公司都能當微策略:從Sharplink暴跌七成看加密儲備公司有何風險
美國遊戲公司 Sharplink Gaming 宣布擬斥資 10 億美元建立以太坊金庫,卻因一份 SEC 文件讓股價暴跌逾七成。雖然高層急忙澄清市場誤解,但這場風波似乎凸顯出一個更深層的問題:「當加密資產儲備與傳統股市投資人結合時,是否反而放大了心理與敘事落差,為市場埋下不穩定因素?」
從飆漲熱點到閃崩危機:Sharplink 暴跌序曲
Sharplink Gaming 曾在 5 月底因宣布成立以太坊金庫,股價一度暴漲超過 20 倍,成為話題焦點。公司透過上市公司私募投資 (PIPE) 模式,向包括 Consensys、Galaxy Digital、Pantera Capital 在內的機構籌得 4.25 億美元。
(SharpLink 宣布十億鎂以太坊儲備計劃,SBET 股價狂飆歷經多次熔斷)
上週,該公司更宣布高達 10 億美元的 ETH 購買計劃,進一步深化其以太坊儲備策略。
然而短短兩週後,Sharplink 昨日向 SEC 提交 S-3 表格,登記逾 5,870 萬股股票供未來可能轉售,卻被市場解讀為「即將大量拋售」,引發恐慌性賣壓,盤後股價一度崩跌至 8 美元以下,日內最大跌幅超過 73%。
Lubin 澄清無實際賣股,仍難擋市場信任崩塌
Sharplink 董事長暨 Consensys CEO 的 Joseph Lubin 隨即在 X 發文澄清闢謠,強調 Consensys 與他自己皆未出售任何股份:
Some are misinterpreting SBET’s S-3 filing:
It registers shares for potential resale by prior investors
The “Shares Owned After the Offering” column is hypothetical, assuming full sale of registered shares.
This is standard post-PIPE procedure in tradfi, not an indication of…
— Joseph Lubin (@ethereumJoseph) June 12, 2025
這份 S-3 文件是傳統金融中 PIPE 融資的標準流程,僅為登記未來潛在轉售權,並非實際拋售行為。
不難看出,這樣的解釋對市場來說顯然力有未逮,畢竟對大多數的投資人而言,即便再相信管理層,也可能在任何利空消息出現時選擇先賣再說,直接導致一場拋售踩踏。
傳統金融投資人,真的能承受加密資產波動嗎?
儘管 ETH 作為團隊金庫的資產配置邏輯在加密領域基本上算是常見,但對 Sharplink 這類上市公司而言,其投資人多來自傳統市場,或許缺乏面對加密資產波動的心理準備。
這正是這類「比特幣收購公司 (Bitcoin Acquisition Vehicles)」模式的核心矛盾:「股票的投資人傾向看到的是可預期的營收成長與穩健現金流,但加密資產帶來的是不可預期的劇烈波動與敘事變動。」
(比特幣儲備策略公司正熱:大規模買盤如何推高幣價、又成市場未爆彈?)
換句話說,當投資標的出現任何一點風吹草動,這些投資人或將成為第一批跳船者。
Sygnum:轉型加密若無敘事支撐,只是風險轉嫁
Sharplink 並非唯一一家探索加密資產儲備的公開公司。從微策略 (Strategy) 到特斯拉、GameStop 甚至是川普媒體等,都在用股票包裝加密資產敘事。然而這背後的成敗關鍵,在於公司是否具備敘事控場能力。
以微策略為例,其成功部分來自 Michael Saylor 本人作為 BTC 敘事強力發聲者。然而其他公司若無類似領袖、投資人結構與預期不符、本業又是一門不賺錢的生意,炒作過後的風險反而會被放大數倍。
(CZ 談比特幣儲備公司:不冒險才是最大的風險!)
正如筆者在先前報導中指出:「當投資人不知道自己買的是科技股、金融股,還是加密貨幣投資基金時,這樣的混淆本身就是風險。」
重新思考「加密儲備」:不是每家公司都能走微策略的路
Sharplink 的事件提醒市場,加密儲備企業並非解決公司財務困境的萬靈丹:「與其讓股票公司背負加密波動,不如專注本業轉型或回歸加密原生。」
若未來仍有更多公司試圖複製這種「加密貨幣作為炒作敘事」的模式,投資人也需要對這種公司帶有更高的風險評估標準,以避免傳統金融淪為加密波動的複製品。
這篇文章 不是每家公司都能當微策略:從Sharplink暴跌七成看加密儲備公司有何風險 最早出現於 鏈新聞 AB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