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遊戲新篇章:從Play-to-Earn到Play-to-Own

從遊戲收益到資產所有:Web3遊戲的新篇章

區塊鏈技術爲遊戲行業帶來了革命性的變革,其核心願景是重新定義遊戲資產的所有權,將控制權真正交還給玩家。然而,第一代"邊玩邊賺"(Play-to-Earn)模式雖在2021年迅速走紅,卻因設計上的根本問題難以爲繼,熱潮很快退去。

本文將回顧P2E模式的興衰,深入探討"邊玩邊擁有"(Play-to-Own)如何作爲一種更可持續、更以玩家爲中心的替代方案逐漸興起,並分析爲什麼新一代區塊鏈技術能爲這類Web3遊戲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與發展基礎。

Play-to-Earn的興衰歷程

Play-to-Earn曾承諾開啓區塊鏈遊戲的新紀元,讓玩家能真正從時間和技能中獲利。一些早期項目甚至確實在現實中幫助一些發展中國家的玩家支付房租、創業謀生。

但隨着熱度攀升,這一模式的根本問題也逐漸暴露:遊戲愈發以"榨取"爲核心,玩家收益不斷縮水,玩法停滯不前,留存率只能依賴源源不斷的新用戶,而非可持續的設計。

更糟的是,越來越多粗制濫造的跟風項目僅照搬P2E的表層邏輯,缺乏核心玩法、平衡性與用戶體驗,本質上只是換皮的投機性DeFi項目。

這些項目並沒有構建可持續的遊戲世界,而是將注意力放在了短期回報上,犧牲了長期玩家留存。結果可想而知:遊戲機制淺顯、經濟結構畸形,最終系統崩潰,玩家很快散去。

Play-to-Own:真正屬於玩家的遊戲體驗

與P2E靠財務激勵驅動玩家行爲不同,P2O更關注的是"所有權"、"沉浸感"與"長期參與"。

當玩家真正擁有遊戲內資產——無論是升級後的角色、自定義道具,還是一塊虛擬土地——他們會更投入於自己親手塑造的世界。

這不只是"持有一個NFT",而是與遊戲建立起更深層次的連接。所有權爲決策、進度和創意注入了價值。玩家會更在意,因爲他們所創造或獲得的,是真正屬於他們的,可以保留、交易,甚至跨遊戲使用。

從設計角度看,P2O也改變了遊戲目標:開發者不再是單純發放獎勵來維持活躍度,而是通過自定義、成長和社區互動等機制,激勵真實參與。此時,遊戲本身就成了獎勵。

這也改變了衡量成功的方式:不再看通證流通速度或短期用戶增長,而是關注玩家留存、參與度和可持續的遊戲經濟。這最終催生出更強大的社區和更具韌性的生態系統。

P2O將價值錨定於體驗,而非投機,推動Web3遊戲回歸以玩家爲中心的本質。

從 "邊玩邊賺" 到 "邊玩邊擁有":打造下一代 Web3 遊戲

用P2O視角重塑經典遊戲

想象一下,如果我們在熟悉的遊戲中引入P2O,不是爲了取代遊戲的獨特之處,而是賦予玩家真正的資產所有權、創造自由和對遊戲未來的參與權,會發生什麼?

《集合啦!動物森友會》

玩家花費數年時間精心設計島嶼、培育稀有花種、制作家具,但這些心血全被鎖在遊戲公司的服務器裏,一旦服務器關閉,所有成果將一夜歸零。

P2O可以徹底改變這一切。玩家可真正擁有自己的島嶼與創作,將其作爲可驗證、可攜帶的資產,在新版本、衍生世界或社區驅動的副本中延續。這種所有權將保護玩家的創意不受平台限制。

《寶可夢》

這個系列之所以經久不衰,是因爲玩家與寶可夢團隊之間形成了深厚的情感連接。但如今跨代傳送寶可夢仍復雜且需付費使用特定服務。

通過P2O,玩家可以真正擁有自己捕捉與培養的寶可夢,將它們的戰鬥記錄、成就和進化完整保留、自由遷移到未來遊戲中。寶可夢不再只是公司"許可"的臨時數據,而是真正屬於玩家的數字資產,一段可延續的故事。

《星露谷物語》

這款遊戲最吸引人的就是它溫暖的社區文化。但目前,玩家即便提出好建議,也無法真正參與遊戲的未來發展。

如果將其轉化爲DAO模式,玩家就能通過遊戲內參與獲得投票權,共同提議擴展內容、資助季節性活動,真正參與塑造他們熱愛的世界。P2O讓玩家不只是"擁有一塊農田",而是擁有整個"星露谷宇宙"的未來。

P2O的本質,不是將遊戲變成"靠通證才能玩的工具",而是解鎖一個新世界——玩家擁有自己的故事、掌控創作成果,並參與構建超越單一公司或服務器的遊戲宇宙。

爲什麼新一代區塊鏈技術是P2O理想的基礎設施

P2O概念雖好,但要真正實現,還需要合適的技術棧。這正是新一代區塊鏈技術發揮作用的地方——它不是空想,而是讓遊戲資產真正可擁有、可擴展的現實基礎設施。

相較之下,傳統區塊鏈的高交易費用與智能合約限制、某些網路的不穩定性、各種擴容方案的擁堵問題,都成爲復雜遊戲機制和高並發用戶體驗的瓶頸。雖然市面上已有一些擴容方案,但常常以犧牲性能和穩定性爲代價。

而新一代區塊鏈技術則徹底改變了這一邏輯:

  • 專用SDK:開發者可通過SDK構建專屬的應用鏈,自定義符合自己遊戲機制、激勵結構和經濟體系的區塊鏈,甚至在鏈級別定義資產標準與治理機制,爲玩家帶來最優體驗。

  • 跨鏈通信:支持遊戲之間資產、身分和數據的跨鏈流轉,真正實現不同遊戲世界之間的互操作性,玩家可以攜帶自己的進度和創意穿梭於多個生態系統。

  • 靈活資源管理:允許開發者根據實際需求靈活購買計算資源,無需長期租賃支持遊戲規模動態擴展,降低初期開發門檻。

  • 共享安全機制:通過主鏈爲所有連接的區塊鏈提供安全保障,消除了獨立搭建驗證者網路的負擔。開發者可以專注於打造豐富的、以玩家爲中心的遊戲體驗,而無需管理復雜的網路安全基礎設施。

這不是紙上談兵。已有團隊正基於新一代區塊鏈技術構建兼顧所有權、創意與經濟驅動的Web3遊戲,擺脫早期區塊鏈遊戲投機泛濫的困境。

從 "邊玩邊賺" 到 "邊玩邊擁有":打造下一代 Web3 遊戲

讓區塊鏈隱身,讓體驗更純粹

某知名遊戲開發商將其區塊鏈遷移至新一代技術平台,並不只是技術層面的轉變,更是一項戰略選擇:在不犧牲性能和用戶體驗的前提下,構建可擴展的、玩家擁有的遊戲生態。

他們需要一個能夠處理千萬級交易、支持真實數字資產經濟活動,並爲玩家提供流暢體驗的基礎設施。而傳統公鏈的高交易費、吞吐量有限、標準不統一等問題,嚴重阻礙了開發和玩家體驗。

而新一代區塊鏈技術提供的模塊化架構,正好滿足這些需求。開發者在此之上,能夠自由優化遊戲操作性能,同時享受整個網路的共享安全,不必自己部署復雜的安全機制或管理不穩定的交易費市場。

效果立竿見影:遷移後僅48小時,該公司的區塊鏈就處理了超過300萬筆交易,並支持超過1600萬個NFT的發行與轉移,交易延遲極低,且對玩家幾乎無感知。

其代表作已成功走向主流玩家市場,讓他們真正擁有收藏級遊戲物品,這些資產存在於區塊鏈上,哪怕遊戲關閉,玩家依然擁有它們。

即將推出的新遊戲,也延續這一理念:Web2的打磨品質 + Web3的資產所有權。

對開發者而言,這展示了一種範式——以玩家爲先,借助模塊化區塊鏈基礎設施增強體驗,而不是增加負擔。區塊鏈"隱身",體驗更純粹,所有權成爲加分項,而非門檻。

從Play-to-own到Play-to-stay

區塊鏈遊戲的未來,並不在於追逐通證或短期收益,而在於打造讓玩家願意"居住其中、建設其中、歸屬其中"的世界。P2O把注意力從投機轉向敘事,從榨取轉向沉浸。

最優秀的P2O遊戲將充分激發玩家喜愛的元素:角色定制、數字身份、成長體驗與社區關係,而區塊鏈提供了關鍵的附加值——真正的資產所有權,而不改變玩家原本的遊戲方式。

這不是讓"加密用戶"玩遊戲,而是讓"玩家"願意主動擁抱區塊鏈,因爲這真的讓遊戲體驗變得更好。

真正持久的遊戲生態,將圍繞"意義"而非"機制"建立起來。玩家之所以留下,不是因爲通證獎勵,而是因爲這個世界值得他們長期投入。

而新一代區塊鏈技術正是構建這種未來的理想平台。通過模塊化架構、無縫跨鏈交互和面向玩家的工具,開發者能夠專注於創造豐富、持續演化的遊戲世界,而不是被基礎設施束縛手腳。

從 "邊玩邊賺" 到 "邊玩邊擁有":打造下一代 Web3 遊戲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10
  • 分享
留言
0/400
假装在认真vip
· 07-20 23:50
区块链游戏是这样的 啥都是钱钱
回復0
ProveMyZKvip
· 07-20 05:34
啥时候能回本啊 亏麻了
回復0
Token_Sherpavip
· 07-19 06:47
另一个庞氏循环重新包装... p2e变成p2o,但代币经济学依然不可持续,真是无奈
查看原文回復0
Ser_This_Is_A_Casinovip
· 07-18 00:28
poe比啥都强 就这样的
回復0
GateUser-bd883c58vip
· 07-18 00:26
P2E死了好多币就是它害的
回復0
PancakeFlippavip
· 07-18 00:24
炒过p2e的都懂 赚钱就完事了
回復0
Crypto段子手vip
· 07-18 00:21
21年割韭菜的梦还没睡醒呢
回復0
DeFi老顽童vip
· 07-18 00:19
玩了这么多年的韭菜游戏 还是觉得p2e最带劲
回復0
链上小透明ervip
· 07-18 00:17
旧的P2E玩腻了啊?
回復0
OnlyOnMainnetvip
· 07-18 00:16
这么看2021年的P2E就是割韭菜呗
回復0
查看更多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