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Web3從業者面臨的法律困境與思考在Web3領域工作似乎有種特殊魅力,許多人一旦進入這個行業就不願再回到傳統行業。有人將Web3從業者的狀態描述爲"高薪、遠程、愜意又危險"。確實,相比傳統行業,Web3相關崗位通常薪資較高,且多採用分布式辦公模式,無需打卡上班,這對員工來說是非常理想的工作狀態。然而,進入Web3圈子後,不少人開始擔憂自己的工作在國內是否合法,因爲了解到國內存在一些相關規定。這導致許多Web3從業者在網上積極參與行業討論,但在現實生活中卻對自己的職業諱莫如深。有些人會直接諮詢律師,詢問自己的工作是否存在法律風險。他們的疑問通常是:既然沒有法律明確規定某些行爲構成犯罪,那麼從事這些工作(如海外發幣、交易所員工、DeFi、合約交易等)是否就是合法的?這種思考方式代表了相當一部分人的觀點。他們困惑的是:爲什麼在沒有明確法律規定的情況下,某些行爲仍可能被認定爲犯罪?事實上,這是一個認識上的誤區。法律具有穩定性特徵,一旦制定就不易頻繁修改,這導致法律在應對新興社會問題時存在滯後性。目前我國現行《刑法》主體仍是1997年版本,雖然後續有多次修正,但仍難以全面覆蓋各個新興行業。以NFT數字藏品行業爲例,雖然已經興起多年,但至今仍缺乏明確的法律規定。然而,近年來已有多起相關刑事案件,有的撤案或不起訴,但也有一些案件最終進入法院審理,且判決不輕。這說明,某個行業或業務缺乏明確法律規定,並不意味着它一定不存在法律風險。同時,這也不代表執法機關可以隨意指控涉及新興領域的行爲構成犯罪。評判一個行爲是否構成犯罪,刑法一向強調透過現象看本質。以某交易所的永續合約業務被定性爲開設賭場罪爲例,其原因在於該交易所不僅提供普通永續合約,還上線了極高槓杆的"瘋狂合約"業務,大大增加了交易的投機性。此外,該交易所還存在與用戶對賭的行爲。法院認爲,這種業務模式本質上與賭博行爲相同。因此,並非所有交易所的永續合約業務都會被認定爲賭博。永續合約本質上是一種金融衍生品,不應簡單地等同於以小博大的賭博行爲。具體判斷還需要考慮交易所自身的業務模式。對於Web3項目或從業者的工作內容,在評估法律風險時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法律尚未明確規定的領域,罪與非罪的判定往往不是非黑即白的。Web3從業者不應抱有鴕鳥心態。在諮詢律師時,應該明確自己的目的是什麼。是單純地與律師辯駁現有規定的合法性,還是希望通過溝通了解自身行爲的刑事風險邊界、司法機關的打擊尺度,以及哪些行爲在實踐中風險較高?了解這些信息有助於加深對自身行爲的法律認知,從而做出更好的決策。考慮到國內政策限制,某些Web3業務在國內確實屬於紅線,如發幣、涉及賭博或傳銷的業務模式等。但這並不意味着所有Web3項目都不合法。重要的是,每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不同。建議在充分了解相關法律風險及其邊界,並能預見最壞結果後,再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這樣才能避免將來可能產生的遺憾和悔恨。
Web3從業者如何正確認識和應對法律風險
Web3從業者面臨的法律困境與思考
在Web3領域工作似乎有種特殊魅力,許多人一旦進入這個行業就不願再回到傳統行業。有人將Web3從業者的狀態描述爲"高薪、遠程、愜意又危險"。確實,相比傳統行業,Web3相關崗位通常薪資較高,且多採用分布式辦公模式,無需打卡上班,這對員工來說是非常理想的工作狀態。
然而,進入Web3圈子後,不少人開始擔憂自己的工作在國內是否合法,因爲了解到國內存在一些相關規定。這導致許多Web3從業者在網上積極參與行業討論,但在現實生活中卻對自己的職業諱莫如深。
有些人會直接諮詢律師,詢問自己的工作是否存在法律風險。他們的疑問通常是:既然沒有法律明確規定某些行爲構成犯罪,那麼從事這些工作(如海外發幣、交易所員工、DeFi、合約交易等)是否就是合法的?
這種思考方式代表了相當一部分人的觀點。他們困惑的是:爲什麼在沒有明確法律規定的情況下,某些行爲仍可能被認定爲犯罪?
事實上,這是一個認識上的誤區。法律具有穩定性特徵,一旦制定就不易頻繁修改,這導致法律在應對新興社會問題時存在滯後性。目前我國現行《刑法》主體仍是1997年版本,雖然後續有多次修正,但仍難以全面覆蓋各個新興行業。
以NFT數字藏品行業爲例,雖然已經興起多年,但至今仍缺乏明確的法律規定。然而,近年來已有多起相關刑事案件,有的撤案或不起訴,但也有一些案件最終進入法院審理,且判決不輕。
這說明,某個行業或業務缺乏明確法律規定,並不意味着它一定不存在法律風險。同時,這也不代表執法機關可以隨意指控涉及新興領域的行爲構成犯罪。
評判一個行爲是否構成犯罪,刑法一向強調透過現象看本質。以某交易所的永續合約業務被定性爲開設賭場罪爲例,其原因在於該交易所不僅提供普通永續合約,還上線了極高槓杆的"瘋狂合約"業務,大大增加了交易的投機性。此外,該交易所還存在與用戶對賭的行爲。法院認爲,這種業務模式本質上與賭博行爲相同。
因此,並非所有交易所的永續合約業務都會被認定爲賭博。永續合約本質上是一種金融衍生品,不應簡單地等同於以小博大的賭博行爲。具體判斷還需要考慮交易所自身的業務模式。
對於Web3項目或從業者的工作內容,在評估法律風險時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法律尚未明確規定的領域,罪與非罪的判定往往不是非黑即白的。
Web3從業者不應抱有鴕鳥心態。在諮詢律師時,應該明確自己的目的是什麼。是單純地與律師辯駁現有規定的合法性,還是希望通過溝通了解自身行爲的刑事風險邊界、司法機關的打擊尺度,以及哪些行爲在實踐中風險較高?
了解這些信息有助於加深對自身行爲的法律認知,從而做出更好的決策。考慮到國內政策限制,某些Web3業務在國內確實屬於紅線,如發幣、涉及賭博或傳銷的業務模式等。但這並不意味着所有Web3項目都不合法。
重要的是,每個人的風險承受能力不同。建議在充分了解相關法律風險及其邊界,並能預見最壞結果後,再做出最適合自己的決定。這樣才能避免將來可能產生的遺憾和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