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NERO发帖挑战# 秀觀點贏大獎活動火熱開啓!
Gate NERO生態周來襲!發帖秀出NERO項目洞察和活動實用攻略,瓜分30,000NERO!
💰️ 15位優質發帖用戶 * 2,000枚NERO每人
如何參與:
1️⃣ 調研NERO項目
對NERO的基本面、社區治理、發展目標、代幣經濟模型等方面進行研究,分享你對項目的深度研究。
2️⃣ 參與並分享真實體驗
參與NERO生態周相關活動,並曬出你的參與截圖、收益圖或實用教程。可以是收益展示、簡明易懂的新手攻略、小竅門,也可以是行情點位分析,內容詳實優先。
3️⃣ 鼓勵帶新互動
如果你的帖子吸引到他人參與活動,或者有好友評論“已參與/已交易”,將大幅提升你的獲獎概率!
NERO熱門活動(帖文需附以下活動連結):
NERO Chain (NERO) 生態周:Gate 已上線 NERO 現貨交易,爲回饋平台用戶,HODLer Airdrop、Launchpool、CandyDrop、餘幣寶已上線 NERO,邀您體驗。參與攻略見公告: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284
高質量帖子Tips:
教程越詳細、圖片越直觀、互動量越高,獲獎幾率越大!
市場見解獨到、真實參與經歷、有帶新互動者,評選將優先考慮。
帖子需原創,字數不少於250字,且需獲得至少3條有效互動
五一思考:打破資本邏輯 持稀缺資產贏未來
五一勞動節即將到來。這個節日源於1886年5月1日美國芝加哥工人爲爭取8小時工作制而發起的大規模罷工。
每逢這個時節,總會有一些經濟學者提出取消勞動法,實行完全自由僱傭制的觀點。然而,我們需要認識到,經濟學理論往往反映特定立場。經濟學家和意見領袖也不例外,他們的觀點背後都有特定的傾向性。即便他們試圖掩飾,但只要發表言論,其立場就會顯露無遺。
這些經濟學者的立場通常偏向資本家或企業主。這讓人想起了某位著名作家的精闢評論:"某些人雖然可能受僱於單個資本家,但實際上是爲所有資本家服務的。因此,他們對所有富人都表現得馴服,而對所有窮人則顯得咄咄逼人。正是因爲不知道誰是真正的主人,他們才會對所有富人都表現得馴服,這也證明了他們實際上是屬於所有資本家的。即使無人供養,飢餓瘦弱,變成野狗,他們仍然會對所有富人馴服,對所有窮人咆哮,只是這時他們更加不清楚誰是主人了。"
關於5天8小時工作制會導致貿易戰甚至熱戰的論點是不成立的。恰恰相反,過度加班和過量生產才是促使資本家尋求開拓海外市場的原因,這最終導致了17至19世紀的全球殖民戰爭。
人類的生產可以簡單分爲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自給自足。人們生產自己所需,滿足基本需求,不與他人競爭。
第二階段是爲滿足他人需求而生產。比如,一個人因爲做餅手藝好,產品受到廣泛歡迎,甚至銷往海外。只要有需求,就會擴大生產,直到市場飽和。
第三階段是爲利潤而生產。此時,生產者已成爲跨國企業的老板。他們不再關心產品是否有人消費,只要能夠盈利就會持續生產,甚至不斷擴大產能。如果市場需求不足,他們會採取各種手段刺激消費,如通過武力開拓市場,遊說立法強制消費,或打壓其他競爭對手等。
這裏有三個顯而易見的問題:
一、以利潤爲目的的生產必然導致過度生產和供給過剩。
二、金融信貸會加速這一過程。
三、正是第三階段的過度生產引發了貿易衝突、戰爭和帝國主義。
第三階段正是資本主義的生產方式。在這種模式下,資本家就像追逐熱點的投機者,只要看到利潤就會蜂擁而至,瘋狂生產。
結果往往是供應過剩,大多數產品最終歸於零價值。
這種情況與某些數字資產的發行類似:最有價值的往往是嚴格限量的,稀缺性帶來價值。
盲目擴大生產,就像追逐熱點一樣,看似財富觸手可及,實際上卻因過度供給而迅速貶值。
資本家爲利潤而生產,與追逐熱點的投機者無異。
有趣的是,兩者都是負和博弈。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負和競爭,就是現代經濟學普遍認知的生產過剩,即生產了賣不出去的產品,最終虧損。
關鍵的轉折點在於生產方式從第二階段到第三階段的轉變,核心差異在於是"爲了人"還是"爲了錢"。
二階段以前,生產還是以人爲本的。
三階段開始,生產就變成了以金錢爲本。
這引發了一個哲學命題:人究竟是目的還是手段?
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中,答案是明確的:人是實現利潤的手段。
因此,金錢從滿足人需求的工具,變成了人的主宰。
人淪爲了金錢增值的工具,成爲了勞動力。
人成爲勞動力,實際上比真正的勞動力還不如。
畢竟,真正的勞動力如牲畜,喫住都不用自己花錢,而打工者需要自己支付食宿、房貸、娛樂等費用,只爲了給僱主創造更多利潤。
資本家最擔心的是勞動者不再工作。因爲一旦所有人都停止工作,就沒有人爲他們創造利潤了。
因此,勞動者實現財務自由對資本家來說是一件可怕的事。
如果人人都財務自由了,誰還會繼續爲他人工作?
所以,宣揚人人都能像資本家那樣不勞而獲、靠利潤生活的財務自由,大多是一種誤導,是一種收割手段。
教授致富方法的人,目的往往不是讓你致富,而是爲了自己致富。
這才是真實的邏輯。
合理的財務自由邏輯也許是,通過十年的勞動,換取終身的自由。
如果生產力更高,也許一年的勞動就能換取終身的自由?
那麼在當前的歷史階段,普通人如何突破困境?
其實只需要看得更透徹一些。
世界是一個循環。
被資本家剝削走的東西,你可以從另一個方面拿回來。
我們不厭其煩地討論資本家和資本主義生產的邏輯,就是爲了提醒大家,要站在更高的層次和維度去看問題。
既然資本家機關算盡,最終也不過是追逐熱點的投機者,那麼聰明的你應該明白,面對這種負和博弈的局面,你該如何獲利?
是參與其中競爭嗎?
如果你是最強的競爭者,那沒問題。願賭服輸即可。
或者你是操盤的莊家。那你進去是收割者。
但如果你只是普通人呢?
我找到的答案是,利用過量生產、過量發行和資本瘋狂的天生弱點,穩穩持有那個相對最稀缺的資產。
爲此,我總結了一句話:一切剩餘歸最稀缺資產。
做好資產配置,五一安心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