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滲透率邏輯與機構投資:一位互聯網投資人的加密貨幣之旅曾在華興資本、啓明創投和某家族辦公室任職的Jason,最初對加密貨幣持謹慎態度。2017年ICO熱潮期間,他小賺一筆後便離場。直到2020年,受到業內人士的影響,他開始深入了解這個領域。Jason被"滲透率"邏輯所吸引。他將加密貨幣的發展潛力與電商行業的增長相比較,認爲加密貨幣有望從當前的6億用戶迅速擴張到20億用戶規模。這一洞察促使他在2023年創立自己的基金NDV,並在比特幣價格約2.9萬美元時入場。NDV的投資策略相對簡單。起初,他們主要購買GBTC,利用其對比特幣的折價獲利。隨着ETF獲批和折價消失,Jason開始尋找新的投資機會。他認爲,機構投資者在購買比特幣ETF後,會尋求與加密貨幣相關的股票配置。經過分析,Jason選擇了MSTR作爲主要投資標的。他認爲,相比礦業股票和Coinbase等需要深入分析基本面的公司,MSTR的投資邏輯更爲簡單直接,更容易獲得共識。事實證明,MSTR的表現超越了許多其他資產,包括英偉達和比特幣。Jason認爲,大型機構投資者(如主權基金、保險公司、大學基金等)在加密貨幣領域的參與度仍然很低。這些投資者主要關注易理解和高流動性的資產。因此,比特幣和少數幾只相關股票成爲他們的首選。對於牛市頂部的預測,Jason基於資金流入的邏輯進行分析。他估計,從ETF發行到目前,市場流入了300-500億美元,將比特幣價格從4萬美元推高到約10萬美元。要達到15萬美元的目標,可能還需要同等規模的資金流入。Jason認爲,未來加密貨幣市場將更趨近於美股,不同代幣可能會有獨立的發展軌跡。他預計,在某些政策變化下,代幣可能獲得更多靈活性,如允許分紅和回購,從而形成自己的獨特敘事。在選擇小型加密貨幣時,Jason更看重項目創始人的素質,而非項目的基本面。他特別關注那些具有高成長性、持續學習和實踐的創始人。Jason保持進步的方式是勇於認錯並從中學習。他推薦大家閱讀《少有人走的路》,並強調實踐、迭代和復盤在交易中的重要性。最後,Jason分享了他對市場趨勢的看法,認爲雖然週期性仍會存在,但傳統的四年週期可能不再適用。他預計,隨着長期資金的進入和市場的成熟,加密貨幣市場將逐漸呈現出更類似美股的特徵。
滲透率視角下的加密市場:從GBTC到MSTR的機構投資邏輯
滲透率邏輯與機構投資:一位互聯網投資人的加密貨幣之旅
曾在華興資本、啓明創投和某家族辦公室任職的Jason,最初對加密貨幣持謹慎態度。2017年ICO熱潮期間,他小賺一筆後便離場。直到2020年,受到業內人士的影響,他開始深入了解這個領域。
Jason被"滲透率"邏輯所吸引。他將加密貨幣的發展潛力與電商行業的增長相比較,認爲加密貨幣有望從當前的6億用戶迅速擴張到20億用戶規模。這一洞察促使他在2023年創立自己的基金NDV,並在比特幣價格約2.9萬美元時入場。
NDV的投資策略相對簡單。起初,他們主要購買GBTC,利用其對比特幣的折價獲利。隨着ETF獲批和折價消失,Jason開始尋找新的投資機會。他認爲,機構投資者在購買比特幣ETF後,會尋求與加密貨幣相關的股票配置。
經過分析,Jason選擇了MSTR作爲主要投資標的。他認爲,相比礦業股票和Coinbase等需要深入分析基本面的公司,MSTR的投資邏輯更爲簡單直接,更容易獲得共識。事實證明,MSTR的表現超越了許多其他資產,包括英偉達和比特幣。
Jason認爲,大型機構投資者(如主權基金、保險公司、大學基金等)在加密貨幣領域的參與度仍然很低。這些投資者主要關注易理解和高流動性的資產。因此,比特幣和少數幾只相關股票成爲他們的首選。
對於牛市頂部的預測,Jason基於資金流入的邏輯進行分析。他估計,從ETF發行到目前,市場流入了300-500億美元,將比特幣價格從4萬美元推高到約10萬美元。要達到15萬美元的目標,可能還需要同等規模的資金流入。
Jason認爲,未來加密貨幣市場將更趨近於美股,不同代幣可能會有獨立的發展軌跡。他預計,在某些政策變化下,代幣可能獲得更多靈活性,如允許分紅和回購,從而形成自己的獨特敘事。
在選擇小型加密貨幣時,Jason更看重項目創始人的素質,而非項目的基本面。他特別關注那些具有高成長性、持續學習和實踐的創始人。
Jason保持進步的方式是勇於認錯並從中學習。他推薦大家閱讀《少有人走的路》,並強調實踐、迭代和復盤在交易中的重要性。
最後,Jason分享了他對市場趨勢的看法,認爲雖然週期性仍會存在,但傳統的四年週期可能不再適用。他預計,隨着長期資金的進入和市場的成熟,加密貨幣市場將逐漸呈現出更類似美股的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