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場
最新
熱門
資訊
我的主頁
發布
掃描下載 Gate App
更多下載方式
今天不再提醒
夏木KRIS
2025-08-14 01:00:00
關注
你們可能都知道,公開市場上持有比特幣最多的公司是 @MicroStrategy ,股票代碼 $MSTR,他們現在手裏有差不多 62.9 萬枚 $BTC。這家公司把比特幣當成公司金庫資產,幾年下來幾乎沒有停過買入,這也是大家常說的“企業比特幣國庫”的典型案例。
不過說到以太坊,我發現很多人其實不知道誰拿得最多。答案是一個叫 BitMine Immersion(BMNR) 的公司。他們在短短 35 天左右,把持有量從零衝到 83.3 萬枚 $ETH,市值超過 20 億美元。更厲害的是,董事長 Tom Lee 公開說,他們的目標是搞到 5% 的 $ETH 流通量,也就是大概 600 萬枚 $ETH。而且這些幣並不是靠公司自有現金買的,而是通過融資搞來的,這說明用買幣來融資這種操作在市場上其實已經被認可了。
對比其他機構,比如 SharpLink(SBET)也在快速增倉,但目前還是被 BMNR 超過。如果把 ETF 或信托算上,那 BlackRock 的 ETHA、 @Grayscale 的 ETHE 持倉會更大,單只 ETHA 就有 約 330 萬枚 ETH,但這屬於基金托管資產,不是公司自己的金庫,邏輯不太一樣。
這件事對市場有幾個意思:第一,大量企業通過融資買幣,減少了流通盤,增加了持幣成本,也讓 $ETH 更像戰略資產;第二,價格對增量資金更敏感,如果融資渠道收緊或者市場情緒轉弱,波動也會放大;第三,口徑很重要,問“誰持有最多 ETH”,你得先區分是看企業國庫還是 ETF。
所以如果你沒法直接買 $BTC 或 $ETH,可以考慮一些替代標的:MSTR 代表比特幣的企業國庫模式,BMNR 或 SharpLink 代表以太坊的企業擴張模式,ETF 比如 ETHA 或 ETHE 更接近純現貨。
總之,目前企業持倉裏 $BTC 還是 MSTR 最穩, $ETH 則是 BMNR 最激進,這種增倉邏輯本身就能給市場帶來方向感,同時也暗示了風險。關注融資模式和持倉口徑,比單純盯着價格更有用。
BTC
-1.67%
ETH
-4.66%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
聲明
。
7人點讚了這條動態
讚賞
7
2
轉發
分享
留言
0/400
留言
琪琪子
· 08-15 23:59
坚定HODL💎
回復
0
万古荒
· 08-14 01:03
快上车!🚗
回復
0
話題
#
Gate七月透明度報告發布
8k 熱度
#
BTC ETF持倉破1530億美元
13k 熱度
#
美聯儲終止新型活動監管
11k 熱度
#
Bit Digital成功轉型
5k 熱度
#
ETH 熱浪戰隊爭霸賽來襲
2k 熱度
置頂
網站地圖
你們可能都知道,公開市場上持有比特幣最多的公司是 @MicroStrategy ,股票代碼 $MSTR,他們現在手裏有差不多 62.9 萬枚 $BTC。這家公司把比特幣當成公司金庫資產,幾年下來幾乎沒有停過買入,這也是大家常說的“企業比特幣國庫”的典型案例。
不過說到以太坊,我發現很多人其實不知道誰拿得最多。答案是一個叫 BitMine Immersion(BMNR) 的公司。他們在短短 35 天左右,把持有量從零衝到 83.3 萬枚 $ETH,市值超過 20 億美元。更厲害的是,董事長 Tom Lee 公開說,他們的目標是搞到 5% 的 $ETH 流通量,也就是大概 600 萬枚 $ETH。而且這些幣並不是靠公司自有現金買的,而是通過融資搞來的,這說明用買幣來融資這種操作在市場上其實已經被認可了。
對比其他機構,比如 SharpLink(SBET)也在快速增倉,但目前還是被 BMNR 超過。如果把 ETF 或信托算上,那 BlackRock 的 ETHA、 @Grayscale 的 ETHE 持倉會更大,單只 ETHA 就有 約 330 萬枚 ETH,但這屬於基金托管資產,不是公司自己的金庫,邏輯不太一樣。
這件事對市場有幾個意思:第一,大量企業通過融資買幣,減少了流通盤,增加了持幣成本,也讓 $ETH 更像戰略資產;第二,價格對增量資金更敏感,如果融資渠道收緊或者市場情緒轉弱,波動也會放大;第三,口徑很重要,問“誰持有最多 ETH”,你得先區分是看企業國庫還是 ETF。
所以如果你沒法直接買 $BTC 或 $ETH,可以考慮一些替代標的:MSTR 代表比特幣的企業國庫模式,BMNR 或 SharpLink 代表以太坊的企業擴張模式,ETF 比如 ETHA 或 ETHE 更接近純現貨。
總之,目前企業持倉裏 $BTC 還是 MSTR 最穩, $ETH 則是 BMNR 最激進,這種增倉邏輯本身就能給市場帶來方向感,同時也暗示了風險。關注融資模式和持倉口徑,比單純盯着價格更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