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独家活动: #PUBLIC创作大赛# 正式开启!
参与 Gate Launchpool 第 297 期 — PublicAI (PUBLIC),并在 Gate广场发布你的原创内容,即有机会瓜分 4,000 枚 $PUBLIC 奖励池!
🎨 活动时间
2025年8月18日 10:00 – 2025年8月22日 16:00 (UTC)
📌 参与方式
在 Gate广场发布与 PublicAI (PUBLIC) 或当前 Launchpool 活动相关的原创内容
内容需不少于 100 字(可为分析、教程、创意图文、测评等)
添加话题: #PUBLIC创作大赛#
帖子需附带 Launchpool 参与截图(如质押记录、领取页面等)
🏆 奖励设置(总计 4,000 枚 $PUBLIC)
🥇 一等奖(1名):1,500 $PUBLIC
🥈 二等奖(3名):每人 500 $PUBLIC
🥉 三等奖(5名):每人 200 $PUBLIC
📋 评选标准
内容质量(相关性、清晰度、创意性)
互动热度(点赞、评论)
含有 Launchpool 参与截图的帖子将优先考虑
📄 注意事项
所有内容须为原创,严禁抄袭或虚假互动
获奖用户需完成 Gate广场实名认证
Gate 保留本次活动的最终解释权
虚拟货币投资纠纷界定:民事争议与刑事诈骗的法律边界
虚拟货币投资纠纷中的法律界限:民事纠纷与刑事诈骗的区分
自2021年监管政策出台后,我国对虚拟货币的态度逐渐明确:不禁止公民投资,但不提供法律保护,风险自担。虚拟货币不被视为法定货币,不能在市场上流通。这导致相关法律纠纷难以通过民事诉讼解决,而刑事立案又面临较高的证明门槛。
然而,司法实践中对主流虚拟货币的财产属性逐渐认可。有时甚至出现本质为投资纠纷的案件被当作刑事案件处理的情况。因此,明确区分虚拟货币投资中的民事纠纷和刑事犯罪变得尤为重要。
案例分析
在广东佛山中院的一起公开判例中,被告叶某某因诈骗罪被判处11年有期徒刑。案情显示,2022年5-6月间,叶某某虚构投资项目,承诺高额回报,诱使多人投资共计250万元人民币,其中包括50万元等值的USDT。叶某某将大部分资金用于个人消费和债务偿还,最终无力兑现承诺。
法院驳回了被告及其辩护律师提出的"民间借贷关系"和"证据不足"的辩护意见。值得注意的是,法院将USDT等同于"款项"处理,这一定性存在争议。
民事纠纷与刑事诈骗的界限
区分关键在于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主观故意,以及是否客观上实施了诈骗行为。本案中,法院认定叶某某构成诈骗罪的主要依据包括:
这些因素综合考虑,很难辩驳诈骗行为的指控。除非被告能提供真实投资的有力证据。
虚拟货币作为诈骗对象
法院认定,虚拟货币具备管理可能性、转移可能性和价值性,可以成为诈骗罪的犯罪对象。在本案中,通过微信聊天记录和被告供述,法院确认了被告收取了价值50万元的USDT,并将其视为诈骗行为的一部分。
诈骗认定的关键因素
结语
虚拟货币投资领域的法律纠纷呈现出民刑交织的复杂态势。投资者应提高风险意识,审慎决策,不轻信夸大宣传。遭遇损失时,需要理性评估是走民事还是刑事途径。只有在规范中前行,才能实现技术发展与法治保障的平衡。